生病人人都不想要體驗的一件事情,每當病情嚴重的時候,心裡總會有一個想法,我這關會不會過不了,等到症狀過去了,才會覺得鬆了一口氣,然而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不斷在變老,經歷大大小小的病痛,一步一步地邁向死亡,好在有佛法,佛陀告訴我們許多的真相,生老病死,都不離因果,我們可以從佛經善書中了解到許許多多生命中疑惑而沒辦法得到解答的事情,觀音山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發起助印《慈悲水懺法》活動,今天想邀請大家一起來助印。
⟡因果病,《慈悲水懺法》故事由來,緊盯十世的冤親債主索討
《慈悲水懺法》為唐懿宗(西元859~873年在位)在位時的悟達知玄國師(西元811~883年)根據自身經歷所撰。在他成為國師前,曾在京師長安與印度僧人迦諾迦尊者相遇;因迦諾迦尊者患有「迦摩羅」惡疾,全身生瘡,會發出令人難聞的臭穢氣,所以大家都不敢跟祂在一起。
當時只有悟達國師願意睡在祂旁邊,照顧祂且耐心地為祂擦洗敷藥。迦諾迦尊者疾病痊癒後,為了感謝悟達國師不辭辛勞地照顧,在臨別前跟悟達國師說:「如果你以後遇到困難,可以到西蜀彭州九隴山上,有兩棵松樹處找我。」
悟達國師居於安國寺,因德行高深而獲得唐懿宗的尊崇。除尊其為國師之外,還欽賜沉香寶座;因皇上如此看重悟達國師,使得悟達國師進而心生傲慢。之後他的膝上竟生出了一個人面瘡,人面瘡上有眉毛、眼睛,甚至還有嘴巴和牙齒;每天需餵食人面瘡,人面瘡會張開嘴巴把食物都吃掉,如同常人一般,國師因此感到非常痛苦,但國師遍尋群醫都束手無策。
萬般無奈之時,悟達國師突然想起數年前曾在長安與迦諾迦尊者相遇。於是便決定啟程前往西蜀九隴尋訪迦諾迦尊者,抵達時天色已晚,彷徨四顧時看見雲霧之間有兩棵松樹;往前一探即見高大寬廣金碧輝煌的廟宇,而迦諾迦尊者早已站在門前。